新闻中心 分类>>

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依靠自己

2025-09-27 00:24:5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年轻选手引起了全场关注,年仅13岁的姜鑫瑞以出色的技术和沉稳的心态,连续击败多位强手,最终摘得银牌,这位戴着护面时沉着冷静、脱下头盔后笑容腼腆的少年,用他的表现诠释了“场上只能靠自己”的体育精神。

从羞涩到自信的蜕变

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,当时9岁的他在学校课外活动体验课上第一次拿起佩剑,便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最开始只是觉得剑很帅,但后来真正开始训练后,才发现这项运动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快速决策能力。”姜鑫瑞回忆道。

初入体校训练时,姜鑫瑞是个相对内向的孩子,他的启蒙教练李教练告诉记者:“鑫瑞刚开始时很不自信,甚至在比赛中领先时都会显得犹豫,但通过一次次训练和比赛,他逐渐找到了自我。”

当被问及比赛带给他的最大收获时,姜鑫瑞毫不犹豫地说:“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不仅是击剑技术上的自信,更是对自己处理问题能力的信任,每次站上剑道,我都知道只能依靠自己做出判断和决策,这种独立感让我成长很多。”

赛场上的孤勇者

击剑运动被称为“格斗中的国际象棋”,要求选手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战术决策,在本次锦标赛半决赛中,姜鑫瑞面对去年冠军选手,在14-14平的关键时刻,他顶住压力,以一记漂亮的进攻得分锁定胜局。

“那一刻,全场观众的呼喊声仿佛都消失了,我的眼中只有对手的动作。”姜鑫瑞描述比赛关键时刻的感受,“在剑道上,你只能依靠自己,教练可以在场边指导,但最终执行和决策必须由自己完成,这种孤独感起初让我害怕,但现在它成为了我的力量源泉。”

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依靠自己

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,儿子在比赛前后变化显著:“以前遇到困难容易退缩,现在他会说‘让我自己试试看’,击剑培养了他的独立精神和应对挑战的能力。”

技术与心智的双重磨砺

击剑训练对青少年而言不仅是体力和技术挑战,更是心理素质的全面锻炼,姜鑫瑞每周训练6天,每天至少3小时,内容包括技术训练、体能训练和实战对抗。

他的现任教练王指导评价道:“鑫瑞的最大优点是他善于思考,很多小选手只是机械地执行教练的指导,但他会在训练后反复观看比赛录像,分析自己的不足,这种自我驱动力是优秀运动员必备的品质。”

在心理调节方面,姜鑫瑞有自己的方法:“每次比赛前,我会深呼吸,告诉自己不要想结果,只关注每一剑的质量,输了就总结经验,赢了就继续进步。”

学业与击剑的平衡之道

作为一名初中生,姜鑫瑞还需要平衡训练与学业的关系,他的班主任表示:“鑫瑞虽然训练任务重,但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中上游,他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学习,经常在去比赛的车上完成作业。”

当被问及如何兼顾两者时,姜鑫瑞说:“击剑培养了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和专注力,在剑道上,分心就意味着失败,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学习。”

他的同学也告诉记者:“姜鑫瑞从不会因为击剑成绩好而骄傲,反而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难题,他说击剑教会了他耐心和帮助他人。”

未来的梦想

谈到未来,姜鑫瑞目光坚定:“我的短期目标是入选国家少年队,长远希望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,我知道这条路很艰难,但每次比赛都让我更确信自己的选择。”

他还想对其他青少年运动员说:“不要害怕独自面对挑战,因为正是这些时刻让我们真正成长,比赛中的孤独不是无助,而是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。”

全国击剑协会青少年发展部主任观看比赛后表示:“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代表着中国击剑的未来,他们不仅技术扎实,更重要的是具备了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,这种‘场上只能靠自己’的认知,是竞技体育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。”

击剑小将姜鑫瑞,比赛让我更加自信,场上只能依靠自己

随着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普及,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正在崭露头角,他们用手中的剑,不仅划出了比赛的胜负线,更划出了自己成长的轨迹——从依赖到独立,从犹豫到自信,从青涩到成熟。

体育精神的核心不在于永远获胜,而在于不断超越自我,姜鑫瑞的故事印证了这一点:每一次独自站在剑道上的时刻,都是成长的机会;每一次只能依靠自己的比赛,都是自信建立的基石,这位年轻的击剑选手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,真正的胜利不仅仅是赢得比赛,更是在过程中发现并相信自己的潜力。

搜索